第二十八章百损道人(下)(2 / 2)

侯李思齐,与李思齐的养子宋朝宗室之后赵琦,这父子二人献关中之地倒戈朱元璋,为徐达击败王保保创造条件。为彻底驱逐蒙古人巩固西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不过这都是后话了。而见过百损道人之后,武修文才开始渐渐放弃光复河山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,从而开始找回屠龙刀,然后准备参悟其中机密,为后世子孙光复中原创造条件。但很可惜那屠龙刀自襄阳失落之后,一直辗转于江湖上,武修文穷极一生都未能找到,最终郁郁而终。看完这本日志之后,张无忌感慨世事的变迁。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件事。以前他看书的时候,总是下意识的认为玄冥二老是百损道人的弟子。而从百损的称号和武功传人的恶行上,他一直以为百损道人是个没有出场的超级反派大恶人。但没想到武修文的笔记之中讲述的百损道人的生平,虽不算光明磊落,倒也不失为英雄。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郭靖那种侠之大者的胸怀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志。这位百损道人身为既得利益的蒙古勋贵,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。这已经实属不易了。阵营立场不同,食蒙古俸禄却资助敌国,他算不得什么忠臣义士。但依旧算的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豪杰。而且根据武修文的这本笔记来看,这百损道人在襄阳最终战的时候,已经是年过四旬的中年人。如此看来他跟杨过等人是一代人,比自己的师公张三丰要年长的多。而张无忌清楚的记得十年前挟持他的鹤笔翁也就五十岁上下的年纪。而那个时候距离百损道人离世也已经三十多年了。这日志之上所述,百损道人比杨过都要虚长几岁。张三丰百岁寿宴之时,他若尚在至少也得一百二十岁了。从这个年龄差距上,还有百损道人在江湖上寂寂无名,宋远桥等人均不知这一点上来看,这位高手的晚年在江湖上应该不是很活跃。因此这玄冥二老应该是百损道人几代后的武功传人,并非是其亲传弟子。尽管张无忌心中存疑,但这个疑点并不难解答,只要他日后擒下玄冥二老,亲自问问他们就行了。要是不说的话,那就揍到他肯说。